Search


媒體是社會知識的基礎(82)

上一篇「買一份晚報吧!」,在臉書上...

  • Share this:


媒體是社會知識的基礎(82)

上一篇「買一份晚報吧!」,在臉書上得到不少朋友的回應。

身為媒體工作者,對於媒體業的困境感受極深。資源不足,很多報社都得屈服於短期利益,編輯與業務之間界線趨於模糊,當「動新聞」成為新聞主體,廉價的廣告靠的是灑狗血撐起的版面,那麼公共議題的論述,必然流於形式,或者成為特定人士展現影響力的地方。

電視台上出現的名嘴陣容,從過去過氣的政治人物、媒體工作者,開始滲入一些股市出身的江湖名嘴,只要會講,只要敢講,至於對錯,似乎沒有人在意。其實關鍵還是要「創造內需」,內需與媒體形成正面的循環,讓想分享內需市場的人,細膩的去思考本土文化的特質、價值,而不是每一家報社的演藝新聞都是同一稿源,科技業只想透過公關公司操作新聞,但卻吝於付出廣告費,如此一來,媒體還有存活的空間嗎?活下來都有問題了,恐怕很多人就管不了編輯品質了,如果編輯品質欠佳,同質性又高,就算「媒體自由化」又有何用?

台灣人幾乎沒有人知道有1.7億人的奈及利亞,是非洲第一大國;聽到周永明說,緬甸的手機普及率有56%,北韓手機用戶有170萬人,還真讓人嚇一跳,也讓我長了點知識。

其實媒體經營者不僅面對著廣告市場的萎縮、經濟的不確定性,也面對從業人員對資本家的看法正在面臨蛻變的壓力。如果想辦雜誌,我請您深思;如果想辦報紙,那麼您得先確定,萬一失敗了,您不會去跳樓。


Tags:

About author
not provided
電子時報、科技行腳
View all posts